Skip to main content
头部广告图片
  主页 > 英超

浙江高校新校长访谈录③宁诺校长谢心澄院士:提不出好问题的人,难以面向未来

2024-05-29 浏览:

潮报客户端记者 季昱娅 朱嘉 通讯员 胡敏

开场致辞:当前,浙江正吹响建设高等教育强省的号角,随着浙江新一轮建设高等教育强省政策体系的迭代完善,高等教育的引领作用不断凸显。

与此同时,全省多所高校迎来新一任校长,他们中有两院院士,也有1975年以后出生的学者……作为“掌舵人”,他们的到来对高校未来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新的征程中,各高校将如何找准发展轨道、抓住机遇之窗?即日起,潮报客户端推出《浙江高校新任校长访谈》。

本期潮讯记者专访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宁波诺丁汉大学校长谢新成。一个月前,他成为宁波诺丁汉大学第二位院士校长。在担任校长后的首次媒体专访中,他展现了这位科学家对教育的深刻见解。

图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宁波诺丁汉大学校长谢新成。

新闻:宁波诺丁汉大学迎来建校20周年,两位校长均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这在中外合资高校中并不多见,备受外界关注。您怎么看?

谢心成:我想这是一种机遇,我和杨福家院士虽然都是在物理学领域做了多年的科学研究,但是我们的经历却有很大的不同。

杨福家院士是著名教育家,创办并出任宁波大学校长之前,曾任复旦大学校长、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校监)。曾任北京大学、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教授、院长,也担任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委员,但主要工作更倾向于科学研究。

当然,宁波应用技术大学选择我和杨福家院士做校长,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杨院士是首任校长,我的使命是带领学校发展科研。经过20年的发展,宁波应用技术大学正在向研究型大学转型。我的科研背景和经历或许能为宁波应用技术大学带来新的力量。

潮新闻:作为宁波理工大学第二任校长,您将如何制定规划和目标,让宁波理工大学在高等教育强省建设中发挥优势?

谢新成:浙江的高校要繁荣发展,要有自己的特色,我希望带领宁波大学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

宁诺的英方合作伙伴英国诺丁汉大学是一所百年名校,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资源丰富,学位价值高。学校庞大的国际网络、高标准的教学体系、浓厚的国际化教学氛围共同构成了优秀的教育平台,能够培养更多立足中国、具有国际视野、面向未来的创新型高级人才。

浙江一直是中国的经济强省,这与浙江对人才的重视密不可分。宁波大学将充分发挥独特优势,进一步做大做强全球教育网络,加大国际人才吸引力,提升自主培养高端科技人才能力。

此外,要把国际特色和本土发展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借力全球科技创新资源,积极协同政府部门、社会各界、国际合作伙伴,深度融合创新,推动各领域协同发展,绘制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的国际化办学蓝图,在推动浙江教育国际化的同时,为浙江高水平对外开放、培育浙江高质量新生产力提供有力支撑。

图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宁波诺丁汉大学校长谢新成。

潮报:您认为办好一所大学的标准是什么?

谢新成:我认为办好本科教育是高校的首要任务,宁波大学在这方面做得很有特色,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些都体现在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和工作表现上。

接下来,要继续重视本科教育,进一步把研究生教育与科学研究结合起来。目前,学校已与国内多所知名大学、科研院所联合开展高水平博士人才培养,不断拓宽学术和科研的广度和深度。通过科研活动,教师不仅可以不断拓展知识的边界,还可以把最新成果和前瞻性的观点融入到课程内容中,从而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热情。

当今知识技术更新发展迅速,如果没有始终站在科研第一线的教师,就很容易落后。科研人员都有独立思考的习惯,这对于培养一流本科生的独立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有着独特的作用。

同时,科研合作能力也是衡量大学影响力的关键指标之一,因此,大学除了加大内部科研投入外,还将通过与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各界和国际合作伙伴建立积极的合作关系,构建开放包容的科研生态。

在地方层面,宁波及周边地区的科研院所、大学,特别是省内其他高校和科研机构,为宁波大学提供了宝贵的合作伙伴网络,共同促进了学校的科研进步与发展。

前不久,我到甬江实验室参观,发现他们的研究领域大部分和宁波大学的科研方向一致,这种默契不仅表明双方合作潜力巨大,而且如果能通过深度合作,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创新人才培养,也是科研教育无边界理念的良好体现。

潮闻:中国的基础教育很扎实,但诺贝尔奖或者某个领域的原始创新突破却很难在中国出现,您觉得原因是什么?

谢心成:一方面,西方发达国家比我们早很多年就开始了科研创新,取得了更多的成果,所以我们也不能太着急。

另一方面,我们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个性化教育,创新能力最强的人不一定是考试成绩最好的人,我们现有的培养理念、氛围、评价标准都会对创新人才的成长造成一定的影响。

宁波科技大学作为中外合作大学,有更加灵活的体制机制,可以作为试验田,尝试解决这样的问题,营造更加有利于创新人才发展的微环境。比如,我们已经有充足的资源,与国际接轨,让各类学生都有机会走上适合自己的多元化、个性化成长道路,帮助他们探索和实现个人发展的无限可能。

以我自己为例,刚报考大学时,我并没有打算学物理,那时的我,更爱数学而非物理。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在物理方面的努力逐渐有了成果,兴趣的天平也悄然倾斜。这是兴趣在不断学习和实践中动态演化的结果,也让我庆幸自己找到了兴趣,释放了自己的潜力。

身为教育工作者,我时常思考:教育如何巧妙地点燃、精心地培育学生的兴趣之火?如何培育学生的自信心,使之成为他们将来在世界舞台上披荆斩棘的坚实后盾?

潮闻:在AI(人工智能)时代,您认为人类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

谢心成:大数据、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深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各行各业,很多人被这个行业的广阔前景和丰厚的回报吸引,纷纷研究人工智能、投身其中。

我同意 Nvidia 创始人兼 CEO Jensen Huang 的观点,我们并不鼓励每个人都去学编程、开发 AI,因为随着 AI 的快速发展,原本门槛很高的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人都会用的工具。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提出好的问题,如何利用 AI 创造新的想法。

如果你不能提出好的问题,你肯定得不到好的结果。要训练自己提出好的问题,你需要深入一个重要的领域进行研究。每个领域都有自己的边界。如果你对这个领域了解不够,不知道边界在哪里,那么你提出的问题就无法拓展这个领域的边界,你就无法创新。

大学应努力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仅靠做练习获得优异成绩的小学生将无法应对未来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社会。因此,大学应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静下心来思考、提出问题的环境,帮助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