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头部广告图片
  主页 > 亚冠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看区域·中部篇|走出水清、岸绿、产业优的发展新路——中部地区深入推进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2024-06-07 浏览:

近日,安徽省人民政府与江西省人民政府签署《长江流域(赣安段)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两省同属中部地区,同步建立长江干流和支流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长江发源于安徽省黄山市杞门县,流经该县的泸水是新安江的最大支流。2012年,全国首个跨省(皖浙)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在新安江流域启动。

十二年来,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在中部六省等全国许多地区的重要流域、水系深入推行,流域上下游走出了一条水清、岸绿、产优的发展新路子。

湘、赣两省交界处有一条萍水河(下游称泸水),是江西萍乡和湖南醴陵的母亲河。

2019年以前,河流两端及下游遍布钢铁、化工、建材等工厂,水体污染严重,两地民众因跨省河流问题产生矛盾,难以共存。

这是2024年5月26日平水河向东段的风景。

萍乡市湘东区河长办副主任邹勇介绍说,萍水河发源于江西省,西流至湖南醴陵后称醴水河。改革开放后,萍水河两岸工业快速发展,河水污染日益严重,水质经常达到Ⅴ类甚至Ⅴ类,严重影响沿河群众的生产生活,下游醴陵市的饮用水安全甚至一度难以保证。

转折出现在2019年7月,江西、湖南两省签署《泸水河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明确上下游责任义务。双方约定,以交界处断面水质为依据,当月水质类别达到或超过国家考核目标Ⅲ类,湖南补偿江西100万元,反之,江西补偿湖南。协议有效期为三年。2022年7月“三年协议”到期后,鉴于生态保护补偿协议各方共赢,江西、湖南两省再次签署补偿协议,续签至2025年12月底。

生态环境改善后,萍水河两岸引进了“零799”艺术区、海绵城市植物培育基地等项目,也让流域周边群众吃上了生态文化旅游。“我和江口村强村富民公司合作,向相关部门申请批准,开发了游船观光项目,每天来坐船的游客络绎不绝。”萍乡市湘东区湘东镇江口村旅游从业者易磊说。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黄山市新安江流域生态建设与保护中心主任阮堂良说,上下游省区共同守护好江水碧水,奠定绿色高质量发展基础,体现了推动生态“绿色含量”转化为发展“含金量”的决心和毅力。

而率先行动的安徽、浙江两省,已着眼长远,启动新安江—千岛湖生态环境联保合作区建设。新安江两岸、上下游,改善的不仅仅是水质。

细雨濛濛,丝毫没有阻碍游客乘船游览新安江山水画廊的兴趣。出航后返回公司吃午饭的船长朱甘利告诉记者,“今天又来了200人,满座。”朱甘利是新安江上的一位老船长,近年来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推进,让他开船更加轻松。“禁渔令把江里的渔网扯掉,还有人捡拾江上的生活垃圾和枯草、树枝。现在在新安江上开船,真的就像走在画里一样。”朱甘利说。

这是2023年10月5日拍摄的黄山市歙县新安江山水画廊九沙段无人机照片。(范成珠 摄)黄山市歙县文旅体育局副局长余学武说,歙县正全力打造新安江歙县段70公里旅游产业带,整合生态良好、古徽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等资源,拓展旅游产品业态和消费场景,联合浙江淳安等地共同打造环新安江—千岛湖区域旅游通道。

近年来,中部地区不断推进生态保护补偿工作。2019年,江西省与湖南省签署《泸水河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2021年,河南省与山东省签署《黄河流域(河南—山东段)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2023年底,郑州市、洛阳市、三门峡市签署《黄河流域(伊洛河)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截至今年1月,财政部已会同有关部门推动全国21个省在20个流域(河段)建立跨省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有力促进了流域水质改善和绿色低碳发展。

今年6月1日,《生态保护补偿条例》正式施行,标志着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进入法制化新阶段。(记者陈尚英水锦晨黄浩然明星牛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