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头部广告图片
  主页 > 英超

莫让亲子作业沦为增加家长负担的“内卷战场”

2024-06-14 浏览:

近日,杭州市临平区教育局在回复人大代表《关于减轻幼儿家庭教育压力的意见建议》中表示,一些幼儿园“花式”手工作业,已经成为家长之间的比拼。对此,临平区教育局表示,今后教育局还将向各幼儿园强调,让亲子作业量更加合理,亲子作业的要求和目的更加明确。

某区县教育部门给当地人大代表的一封回信之所以引发全网关注,是因为“亲子作业”变“亲戚作业”加重家庭教育负担的问题,在基础教育领域,特别是学前教育领域十分普遍。

近年来,幼教、中小学的作业形式日趋多样化,其中手工作业占比越来越大,且有的作业难度相当大。这些布置给孩子的作业,最终都变成了家长的作业。这不是某个地区家长的痛点,而是全网幼儿家长的共同痛点。

亲子作业的出发点当然是好的,从孩子成长的角度看,是为了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增加“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的机会,其目的是突破学校教育的界限,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习。从亲子关系的角度看,它增进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情感交流。在强调学校、家庭、社区协同教育的背景下,亲子作业也是加强学校与家庭协同的一种方式。

问题是现实中逐渐发生了变化,一些家长从成人的角度出发,过于热衷于作品的精美,为了让孩子的作品在班上脱颖而出,选择让孩子代写。因为外包需求的存在,甚至衍生出一条相关的产业链,家长甚至不用亲自动手,在电商平台一键下单就能完成一份精美的作业。亲子作业成了又一个“内卷化战场”,甚至成了一门生意。这完全违背了布置亲子作业的初衷,不仅起不到促进孩子思维情感发展的作用,也难以增进亲子之间的沟通,反而增加了家庭教育的负担,受到家长的诟病。

为何亲子作业又成了“内卷战场”?一方面是因为现在学校布置的手工作业要求高,内容繁杂,比如手抄报的版式、主题都有各种要求,孩子无从下手,家长只能找人代画,画得好、画得快。另一方面也和现在有些家长总是用竞争的心态看待孩子的成长息息相关。幼儿园阶段的“作业”虽然和考试、升学无关,但也难逃成为竞争工具的命运。另外,有些老师简单粗暴地评价亲子作业的做法,显然给了家长错误的引导,不合理的评价导向刺激家长纷纷加入亲子作业的战场。

要想让亲子作业回归初衷,幼儿园在布置作业时,要充分考虑幼儿的身心特点,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避免布置过多、过频、过难的作业,超出幼儿的接受和完成能力,否则最后还是要家长替他们做。同时也要求坚持正确的评价导向,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而不是成人的角度看待亲子作业,更看重过程而不是结果。这样才能引导家长淡化竞争思维,用更平和的心态对待亲子作业,亲子作业才能真正发挥教育功能,赋能孩子的成长。

其实,不仅仅是幼儿园的亲子作业,在中小学,学校教育管理责任转移到家长身上的情况还很多。包括但不限于让家长检查作业、让家长参与交通巡逻等,家长被迫成为教师的“教学助手”和学校的“助理管理者”。虽然学校、家庭、社区协同教育是教育改革的大方向,但各种模糊界限、推卸责任的做法频频引发舆论,透支了家庭对学校的支持和信任。归根结底,孩子的成长不是学校一个人的责任,家长也不能袖手旁观。但学校也不能以学校、家庭、社区协同教育为由,把本该属于学校的责任转嫁到家庭身上。如何把握尺度,理清界限,避免逾越、错位、缺位,在推进学校、家庭、社区协同教育方面,仍考验着我们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