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头部广告图片
  主页 > 英超

“无限责任”只会让学校越来越“胆小”

2024-06-16 浏览:

一段时间以来,关于学生社团活动和体育活动的“课间10分钟缺席”、“厕所社交”等话题屡屡触动公众神经。这背后,是学校承担的安全责任越来越重。记者在基层采访时,不少一线教师和教育管理者都表示,学校往往承担着“无限责任”,大家都“生怕孩子在学校出事,出事了就是学校的错”。

因为学校承担“无限责任”,学生被剥夺了“课间十分钟”,只能呆在教室里、坐在座位上。这也导致了“厕所社交”——在教室里只能坐在座位上的孩子选择躲在厕所里社交。久而久之,这些被过度保护的孩子无论在身体素质还是社交能力上都变得令人担忧。

事实上,保障学生在校内外能够开展正常的活动是学生的合法权利,也是未成年人保护的必要内容。2021年9月1日起施行的《学校未成年人保护条例》明确规定:“不得对学生在课间休息等教学以外的时间,如正当的交往、游戏、课外活动等言论和行为自由进行不必要的限制。”

中小学课间10分钟的限定,出于安全考量、教学管理、流感季节等特殊时期的防护需要,但主要还是为了防范安全风险,避免各类意外。有媒体梳理了2021年以来北京地区23起相关案件的判决结果,其中仅有一起案件没有要求学校承担责任。“包办一切”的学校已束手无策,只能继续延续既定的过度保护原则。

在中国,单杠、秋千等在学校里看似危险的运动项目在国外却相对常见,即便是下雨天、下雪天,孩子们的户外活动也不会被粗暴地终止。如此“大胆”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宽容的外部环境和健全的保障机制,让学校在履行职责的基础上,可以承担“有限风险”。

校园安全责任从无限到有限的转变,离不开“多方奔走”,这是一种“共识行动”。首先,要适当“松开”学校的枷锁。比如,加强学校、家庭、社区的协同,广泛开展安全教育,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引导社会对学生在校行为形成正确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释放学校发展的活力;其次,完善风险共担机制。比如,完善学校安全责任险标准,让保险覆盖面更广、赔偿力度更强,让学校在日常管理中不断形成更加规范、健全的安全预案和应急管理机制。

此外,要科学划分安全责任。如司法部门可以出台一批校园侵权责任案件指导性案例,会同教育主管部门开展校园普法,进一步明确安全责任划分边界,指导基层学校依法依规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扬子晚报,作者汤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