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头部广告图片
  主页 > 英超

弄堂斯诺克老人找到了!如果办一场弄堂康乐棋邀请赛,你愿意参加吗

2024-06-25 浏览:

潮新闻客户端记者 张晖 黄玉环

老人很认真地阅读刊登康乐球报道的《钱江晚报》。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巷子里打斯诺克的老头找到了!”6月24日上午9点46分,潮新闻《钱江晚报》采访中心群里响起一片欢呼声。

十天前,我们刊登了《杭州小学生沉迷收集烟卡,家长着急了》一文,引发读者热议。83岁的钱江晚报读者金改革先生读到报道后,深受感动,给钱江晚报编辑部写了一封信。在整整两页的信纸上,他热情推荐了儿时游戏“康乐球”。这几天,我们通过潮报客户端、钱江晚报官方微信等寻找这位热心的老读者,却迟迟没有找到他。没想到,“寻人启事”刚一出现在报纸上,钱江晚报热线就接到了电话。

“我是您要找的那位老头,本名王永亮,我康乐球下得不错,我给您画了,很简单,今天报纸上登出来了,我也看见了,谢谢您!”电话那头的老头一口气说完。

老人寄给我们的信。

原来,老人不愿出名,寄信时留下了他惯用的笔名“金改革”。信封上之所以写着“轻化集团(已搬迁)”几个字,是因为他以前在杭州塑料化工厂一厂工作,该厂隶属于轻化系统。该厂后来并入北大桥附近的一个工厂,所以特意注明已搬迁。

王先生礼貌地告诉记者:“我现在不住在杭州市区,我在双浦,这里这么热,路又那么远,您不用赶过来。”

妻子陈宝凤比王某小8岁,也是杭州本地人。陈阿姨告诉潮报记者,他们以前住在上城区鼓楼,就在大马弄对面,生活很方便,也很丰富多彩,晚上可以去太庙跳广场舞,虽然不是领舞,但跳得很开心。他们搬到双浦是因为老房子太高,爬不上去,所以搬到女儿家附近,交通方便。

在人生地不熟的双浦,两位老人过着简朴平静的生活。平时,王先生会到女儿所在的社区活动中心看报纸。“他们允许我带一份报纸回家看,我每天都会看《钱江晚报》。 ”

于是,王先生在自己的小笔记本里,记下了晚报“记者求助”栏目中经常帮助群众排忧解难的记者张然、黄玉环的名字。看到烟卡上的报道后,他花了很长时间整理对康乐秋的回忆,写在信纸上。然而,这封读者信从策划到写完寄出,他的妻子和两个女儿都不知道。因此,当记者来采访时,全家人才知道,老人已悄然成为新闻人物。

6月24日晚,刚下班的王先生大女儿认真看了《潮报》的报道,说:“我爸爸很热心,他很喜欢康乐球,我们小时候也玩这个游戏,所以他的心愿就是把这个平民游戏继续推广下去,我们都是平民,没想到你们这么重视读者的声音。”

一旁的王先生有些疑惑,“我把休闲球的制作方法画得那么详细干嘛?不复杂,你还看不懂?”

妻子责备他太过坚持,表示没必要按照吩咐去做,只要能在民间推广这个游戏就行。

“我从小就玩康乐球,经常玩。希望钱江晚报能在全市推广康乐球。”王先生反复对潮州新闻记者说。

去年,杭州举办亚运会,全市群众体育活动受到亚运会执委会的表扬。陈阿姨说,她对刚搬来的新社区不熟悉,最近的广场舞也在两个公交站的距离之外。如果家附近能多一些打球等民间健身活动,老人的生活会更充实。这是她和丈夫,以及很多同龄人想表达的。

记者也把老人的愿望传达给了他所在的双浦街道,工作人员表示,老人的建议很有意思,他们还将在多个社区做调查:“如果很多人都有这个愿望,说不定我们真的可以组织一场巷道斯诺克友谊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