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头部广告图片
  主页 > 亚冠

在家门口参加夏季达沃斯是什么体验?看看这位造船人怎么说

2024-06-27 浏览:

新华社大连6月26日电(记者王炳坤)26日上午,郭超认真听取大连夏季达沃斯论坛分论坛会议发言,不时向窗外望去。在与会场一海之隔的大连湾上,他所在的船厂当天正好有一艘新船在建。“外面天空晴朗,海水干净,如果你靠近窗边,也许能看到我们船厂的屋顶。”郭超说。

今年41岁的郭超是大连船舶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这是他第一次参加夏季达沃斯论坛。在这个以“未来增长新前沿”为主题的大型国际会议上,郭超每次提到公司的新船,总能引起周围嘉宾的极大兴趣。不少人赞叹不已:“你们的新产品开辟了一条新赛道!”

6月26日上午,大连海洋工程举行为贝斯集团建造的7500立方米液态二氧化碳运输船开工仪式。新华社发郭超报道,该公司开工的新船为一艘液态二氧化碳运输船。“它长130多米,宽20多米,一次可运输7500立方米的二氧化碳。”郭超向记者介绍:将沿海水泥厂、钢厂排放的二氧化碳捕获收集,运至二氧化碳运输船加压封存,再运至码头处理站注入海底下永久封存。

早在2019年,挪威极光公司就与大连海工达成合作协议。“我们为挪威极光公司建造的前两艘船已经下水,预计今年年底前交付,第三艘船也在上个月开工。”郭超说。现在第四艘船正在建造中。

这样的进展让大连海洋工程在业界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出席论坛的挪威国家石油公司中国区代表马克向郭超表示祝贺:“你们越快建造好船,挪威二氧化碳封存示范项​​目就能越快投入运营。未来二氧化碳封存市场空间广阔,我很高兴看到你们提前做好了准备。”

郭超(左二)在大连夏季达沃斯论坛上与海外嘉宾交流。新华社(受访者供图)在大连长大的郭超,父亲是一名船舶工程师,这让郭超从小就怀揣着“造船梦”。他大学读的是轮机工程专业,在大连海洋工程从事船舶营销工作15年。在他看来,父亲的造船以技术、质量著称,自己入职后,足迹遍布全球近20个国家和地区。最需要的新技能,是结合行业大趋势,找准新的业务定位。

“现在看来,大连海工找到了正确的新赛道。”听到论坛嘉宾如此多的“正反反馈”,大连湾沿岸装备制造集群管委会主任林牧由衷地为大连海工感到高兴。她表示,大连海工拥有扎实的研发、设计、制造能力,如今又抓住了减排减碳的新潮流,这家老牌企业有望迎来新的增长。

在“推进碳定价机制”环节,郭超向外国专家询问碳交易能催生哪些新产业;在新冠军村,他见到了挪威国家石油公司代表,仔细了解他们的减碳需求;在25日晚的“大连之夜”活动上,几位外国友人加了他微信,邀请他到国外参观、交流新项目……

首次在国内参加夏季达沃斯论坛,郭超收获颇丰,开阔了全球视野,挖掘了商机。他计划推动公司尽快制定液态二氧化碳运输船相关标准,进入二氧化碳捕获、运输和储存的全球产业链。

从“走出去”寻求商机到“请进来”寻求合作,达沃斯让郭超绘制了更大的发展蓝图,也让更多中国企业在深度融入全球化的过程中拓展了发展空间。